青年记者
主办单位:大众报业集团(大众日报社);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山东省新闻协会
国际刊号:1002-2759
国内刊号:37-1003/G2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85515 人次
 
    本刊论文
新媒体时代记者如何用好微博

  【摘要】文章认为,在新媒体时代,记者只要合理、规范地使用微博,就可以通过微博获取新闻线索,实施舆论监督工作,从而利用微博这一平台更好地服务于新闻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记者;微博

  这是一个微博的时代,正如李开复的一本书的名字所言“微博改变一切。”在这里,你可以交朋友、可以搜集信息,也可以随手拍照解救流浪儿童;在这里,有人自我宣传、推销,也有人爆料、伸冤,还有人通过微博问政。

  在新媒体时代的浪潮下,许多传统媒体也纷纷开通官方微博,用微博与大众进行交流沟通,服务于传统媒体的记者也开始开通、参与、使用微博,已成为微博用户中的一个活跃群体。

  据美联社调查,中国有超过60%的记者曾经通过微博网络媒体平台获取新闻线索;47.7%的记者经常或每天使用微博,年轻的记者较常使用微博。

  对于传统媒体的记者而言,这是纠结的时代,独家直播不再是记者的专利。这也是最好的时代,从新闻线索到采访对象到各种精彩的话语观点,都有可能从微博上轻松获得。因此,这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同博客一样,它是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这使得访问与交流更趋于随时随地。

  2010年国内微博迎来了春天,微博像雨后春笋般崛起,四大门户网站均开设微博。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3年3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增长到5.36亿,比2012年底增加6.6%,微博日活跃用户数比2012年底增长7.8%,达到4980万,此外,尽管竞争环境不可避免地更加激烈,但微博日活跃用户平均使用微博的时间也在第一季度恢复增长。

  传统媒体无论实力有多强,记者站分布得有多广,也无法覆盖世界每个角落。有了微博等新媒体作为参照物,传统媒体在报道突发新闻的时效性等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暴露无遗。用好微博,应该成为传统媒体记者的基本能力之一。

  一、利用微博获取新闻线索

  在传统媒体时代,获取新闻线索的方式。除了自己采访外,主要包括新闻发布会、同行间信息交流等。互联网兴起后,记者们开始用搜索引擎获取新闻线索,现在微博成了记者们获取新闻线索的一个重要来源。

  微博给予了普通民众一定的话语权,普通民众可以对一些时事进行广泛地参与和讨论,这为记者提供了倾听人民群众声音的平台。

  微博对社会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并凭借“裂变循环式”传播形成公共舆论。某一突发事件发生后,微博中常常会建立话题组,大量互不相识的用户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和讨论,分散的独立的个体意见实现融合并形成合意即公共舆论。手机微博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填补了网络终端无法覆盖的盲区,成为新闻报道的利器。这种信息快速扩展方式,有点像细菌裂变式繁殖那样成几何级数增长。这跟网络传播迅速及时的特征有关。它有助于记者及时发现新闻线索。

  2009年6月流行音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死讯,是由Twitter首发。之后,这条新闻迅速在网络上传开,网友的访问剧增导致网站的访问缓慢以及服务器瘫痪。权威新闻机构CNN、BBC也不得不先后在Twitter上进行注册。人民日报、新华网、南方周末等传统媒体也在新浪微博开通官方微博,可见,微博已抢占新闻报道的制高点。

  二、合理、规范地使用微博

  由于微博的普及和广泛使用,媒体记者的新闻工作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一方面,记者广泛地使用微博,微博在新闻传播中功勋卓著;另一方面,微博使用不当,微博假新闻等现象也层出不穷。在新媒体时代,记者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规范地使用微博是一个摆在记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微博是个人信息的发布平台,普通用户可以发布自己的个人信息和个人观点,但是记者由于职业的特点,在使用微博时应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弘扬正确的价值观,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以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部记者宣克炅为例,他的最新的一百条微博里,有大约八成是关于新闻事实和新闻线索的,只有大约一成是个人私生活的记录。由此可见,他在微博上的言行代表了他的记者角色,也代表了他所在的媒体机构。

  记者不仅要做好传统媒体的把关,还要做好网络媒体的把关。网络媒体带来的难题是信息传播得太快,微博上大多数的用户使用的都是网名,因此虚假信息更容易传播、传播得更快,而且传播成本也极低。在传统媒体中,记者和编辑会担任“把关人”,一则新闻消息从采访到发布,需要层层审核把关。而一些记者在微博平台,就没有做好新闻的求证和把关工作。如2010年“金庸先生去世”这条假新闻,开始就是由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用户“中岛”发布的信息。

  这就要求记者在使用微博中要注意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首先要确保真实性,微博用户大多是匿名化的,发布的信息鱼龙混杂。微博140字的篇幅限制也影响了对事件整体的描述,记者应该注意杜绝断章取义,综合各方面信息,去伪存真。信息发布前,应该进行认真地审核,谨慎行事。

  三、做好舆论监督工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公民参政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增强,通过有效渠道表达民意、发表意见的愿望空前强烈。而微博的门槛低,方便,快捷,上至总统竞选,下到百姓民生,都能通过微博实时交流,这就是微博的力量。我们可以这样形象地感受到微博的影响力: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好像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像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超过一亿,你就是中央电视台!

  媒体记者通过媒体官方微博或者个人微博发布政务信息,尤其是一些不适宜在传统新闻媒体上公布的消息,使得舆论监督的范围将变得更加广泛。微博信息可供网民浏览、讨论,大量互不相识的用户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和讨论,分散的独立的个体意见实现融合并形成合意即公共舆论。公共舆论可以直接反映到有关部门,供其参考,起到了行之有效的舆论监督作用。

  2010年的江西宜黄因拆迁引发的自焚事件,由于微博的直播,引发大批记者、专家和网民的评论和转发,形成的巨大舆论压力加速了事件的责任处置,最终宜黄县委书记和县长双双被免职。微博的迅速成长以及其对我国社会特别是公共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力和冲击力是始料未及的。

  作为汇集民声的舆情平台,微博为记者从事新闻传播工作提供了相当的便利,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媒体记者可以利用微博更快更便捷地获取新闻线索,在保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的基础上,熟练地使用微博这一工具做好舆论监督的工作。另一方面,记者也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肩负社会责任感,合理、规范地使用微博,严以自律。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青年记者》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青年记者》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